8月14日,吉利控股集團正式推出高端智能汽車機器人品牌“極越”。這是吉利控股、百度“汽車機器人戰(zhàn)略合作項目”的重要進展,也是新階段的起點。
對于“汽車機器人”,當前汽車行業(yè)幾乎已經達成共識。馬斯克稱,特斯拉汽車是放在輪子上的機器人;理想汽車CEO李想稱,具備自動駕駛的智能電動車將會成為最早的人工智能機器人;何小鵬說,智能機器人時代一定會到來,那時候智能機器人將走進千家萬戶,并深刻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……早在2021年, 吉利與百度在成立 集度 之初就把“汽車機器人”作為產品路線,集度作為AI智能科技創(chuàng)新和高階智能解決方案的引領者,完整定義了汽車機器人“自由移動、自然交流、自我成長”三大產品理念。 汽車機器人也成為了吉利SEA浩瀚架構和百度AI能力賦能下的又一產品力作。集度CEO夏一平當時表示:“智能汽車3.0時代就是汽車機器人的時代,時代變革起點是汽車駕駛權由人類向AI轉移,AI驅動汽車進化?!?/p>
不論是馬斯克、李想、何小鵬還是夏一平,他們對“汽車機器人”的前景不僅形成共識,更堅定地看好。由此,更多的車企開始注重AI技術對產品的變革。
【資料圖】
背靠吉利,“汽車機器人”從展臺走向產線
此次吉利控股發(fā)布“極越”高端智能汽車機器人品牌,并任命夏一平為極越CEO,代表著吉利與百度在該項目合作上的進一步深化?!皹O越”寓意智能汽車的極致性能和智能化科技越級,意味著吉利控股堅定投入汽車高端智能化的決心。
此前由集度發(fā)布的“汽車機器人ROBO-01”將由極越完整繼承,并命名為極越01。極越01的理念、產品、服務,與此前定義的產品品質、安全標準和服務體驗等保持不變。
“極越01”橫空出世,吉利與百度的汽車機器人項目找到了最佳落地路徑。極越是吉利控股旗下的車型品牌,在規(guī)模化生產和品控層面,極越01將在有著“中國制造新樣板”的吉利杭州灣智慧工廠完成,讓汽車機器人的產品品質直接與國際一流水平接軌。值得一提的是,極氪001、smart等吉利體系下的高端智能電動車也在此生產。至此,汽車機器人理念真正完成了從概念走向現實,從展臺走向生產線的閉環(huán)。
今后,極越將全面統(tǒng)籌汽車機器人的品牌經營、市場布局等工作。
而集度則被賦予了更重要的使命——基于吉利SEA浩瀚架構,將百度AI技術在智能汽車領域進行產品化和工程化,并繼續(xù)聚焦智能汽車產品定義與AI智能科技創(chuàng)新,打造汽車高階智能化完整解決方案。
吉利、百度打造全新造車模式
長期以來,業(yè)界尤其是科技界在談論吉利與百度合作的汽車機器人項目時,喜歡稱之為“百度造車”。這就像“華為造車”一樣,是一種誤解。需要厘清的是,該合作項目中,吉利負責提供車型平臺和生產制造,而百度是AI技術賦能方,賦能給誰?賦能給吉利與百度的合資公司集度。集度則負責將百度的AI技術與吉利SEA浩瀚架構進行“有機結合”。
這意味著,集度是汽車機器人項目背后的智能化和AI技術支撐。在澎湃新聞看來,集度打造汽車高階智能化的完整解決方案 ,可以說是吉利、百度在汽車機器人領域布局的“專供技術底座”,不管是吉利還是百度,“靈魂”仍在自己手中。
而集度只需為極越一家品牌負責,可以集中資源為極越提供更適配的智能化解決方案。
AI賦能,極越01 會帶來哪些想象空間?
作為在AI領域的龍頭企業(yè),百度賦予集度并落地于極越01上的智能化技術無疑令人期待。根據此前ROBO-01透露的信息來看,集度已經將AI技術和“自由移動、自然交流、自我成長”理念融入到產品基因中。
在高階智能駕駛層面,在百度Apollo的高階智能駕駛技術賦能下,極越01將具備點到點領航輔助PPA功能,擁有覆蓋城市、高速和泊車的高階智能駕駛能力。人機交互層面,極越01將率先實現全域離線語音交互,擺脫了對網絡的依賴,并且做到了500ms的識別速度和700ms內的快速響應。隨著百度文心一言這項類ChatGPT技術的誕生,極越01未來大概率會接入這項技術,車機的“自然交流”水平無疑將大幅提升,自我學習能力也將讓它變得更智能。
不僅如此,還有高通8295、英偉達OrinX、集度智能駕駛系統(tǒng)等強大軟硬件的加持,極越01或將成為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的殺手級產品。
最后
伴隨吉利控股集團旗下極越品牌的發(fā)布,吉利與百度合作的汽車機器人項目邁入新階段,這無疑是中國汽車行業(yè)高階智能化的里程碑事件,也代表著中國汽車產業(yè)迎來了變革升級。
在用戶端,汽車不再局限于移動工具屬性,而變成了與人類互通有無的摯友,通過科技創(chuàng)新,改變用戶體驗。
在產業(yè)端,極越01作為吉利、百度戰(zhàn)略合作的落地產品,勢必將引領中國汽車行業(yè)的智能轉型。在集度和極越的雙線布局下,助力中國車企成為智能出行時代的領導者。
(本文來自澎湃新聞,更多原創(chuàng)資訊請下載“澎湃新聞”APP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