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財政部在前兩天公布了一組最新的數(shù)據,我們可以從這個數(shù)據中看到整個國家的收支情況,相信這會讓很多人關注和好奇。
(資料圖)
由于受到三年的疫情影響,目前經濟正在逐步復蘇中,導致財政收入依然處于吃緊的狀態(tài)。
到底哪些收入減少了,哪些支出增加了?
從數(shù)據中看,收入明顯減少了。
其中地方的收入同比下降幅度達到了15.5%,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土地收入,與去年同期相比,降低了19.1%。
由于有一些地方的財政比較依賴土地,因此土地收入的大幅度下降,確實造成一些地方財政出現(xiàn)一定的緊張。
不過與上個月相比,以上的降幅都略有減少。今年上半年基金收入的下降幅度是16%,高于目前14.3%的降幅。
同樣的上半年的土地收入降幅達到20.9%,而如今的降幅略有縮小,減少為19.1%。
這說明進入7月份之后,各項收入包括土地收入都略有增加。
正常情況下收入減少,財政緊張,那么就應該相應地減少支出。但我們還是看到有兩項支出明顯的增加了。
在今年的前7個月,與民生相關的兩項支出,大幅度增加了7.3%和5.8%。
這兩項支出的增長幅度是列出來的10項細分支出中,增長幅度最高的。
這對于老百姓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好消息。
社會保障的支出大幅度增加,可以解決大家的后顧之憂,尤其今年國家再次確認養(yǎng)老金又一次的上漲,而且上漲的幅度達到了3.8%,超出了市場的預期。
大家不敢花錢把錢都存起來,無非是希望手中有錢心中不慌。但如果國家讓每一個人的社保養(yǎng)老金賬戶更加充足,那么我們自己在銀行存的錢就可以相對少一些,就可以拿更多的錢出來進行消費,這對于國家經濟來說也是一個正面的刺激。
而且最近這幾年,每年的新生人口明顯的下降,去年已經下跌破了1,000萬大關,少子化和老齡化正在慢慢的走來,我們也需要在社保方面投入更多。
衛(wèi)生健康方面的投入,其實道理也是一樣的,關鍵是減少大家的后顧之憂。雖然疫情已經過去了,但是暴露出來的問題需要解決,這也很自然需要增加相關的投入。
另一方面是就業(yè)的投入。
目前影響消費的原因中,主要的原因是信心。為什么大家沒有消費的信心呢?
那是因為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不夠明朗。國家增加就業(yè)方面的支出,通過扶持創(chuàng)業(yè),扶持民營企業(yè),增加就業(yè)培訓等多種方式增加勞動崗位,拉動就業(yè)。
讓更多人有工開,有工資領,對未來的確定性更加有信心,自然就會多一些人愿意消費。
那么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增加了支出,會不會造成更大的缺口呢?
我們不需要為此擔心,國家已經減少了其中部分的支出。比較明顯的是交通運輸方面的支出大幅度下降了6.8%。
在過去這些年,我國基建方面做得特別好,尤其是交通方面新建了大量的高鐵城軌地鐵,不但讓大家出行更加方便,也確實拉動了經濟的增長。
但是現(xiàn)在這方面的邊際效用正在逐步減弱,因此相應的投入也應該稍微減少,避免重復建設,避免過度建設。
將這些資金花在與民生相關的方面,例如上文所提到的就業(yè)和社保,對于經濟的拉動力會更好。
PS:寫一篇文章需要2-3小時,閱讀只需2-3分鐘。
既然看到了這里,請您花2-3秒,給本文“點贊”!